在前一篇《了解第一性原理(First Principle),有時打掉重練也不是壞事》文中,提到了「第一性原理」與「第二曲線」兩個知識點,這篇就來聊聊第二曲線(The Second Curve)吧!
企業有生命週期,其實職涯也是
無論是商品或是服務,企業的生財工具自有其生命週期,當產品壽命來到盡頭企業卻找不到其他出路,將是危及其存續的事情。因此,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同時找尋其他獲利來源,對於企業存續是至關重要的。
「過去人只要在一個行業中待滿十年,就能知悉所有領域事務。不過因為資訊科技發達,現在只要三年就能達到…」這是過去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,我時常觀察到現代職場出現職業倦怠的頻率,也比以往更高。換而言之,我們這代人可能無法再像父母那一輩終生待在同一份事業。
既然產品生命週期到頭企業要尋找第二曲線,那麼在職涯倦怠發生前,我們是不是也能找到個人的第二曲線呢?這次就從第二曲線出發,來談談斜槓這件事情。
為人生預留安全出路
服役時我擔任長官駕駛,由於單位中每個人都車載滿天星,對於行車安全也特別重視,想當然而到報到的第一天,我就被要求背誦全套的路線與口訣,當時到底背了什麼都快忘光了,到現在唯一還記得且真心覺得受用的就是那句「注意左右動態,預留安全出路」。
在職場中,我們可能因為種種無法預期的原因失去工作,然而服役時的那段口訣,則時時刻刻提醒我必須隨時注意大環境的狀況,看清身處組織可能面臨的挑戰,並去強化自己面對市場性風險的能力,當危機來臨時為自己預留好出路。
片地開花的斜槓課程
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,所以這幾年斜槓風才會如此盛行,但站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情,台灣遍地開花的斜槓課程,無所不在鼓吹兼職、創業的行銷語彙,在自己看得很心動的同時,也需要謹慎的與生涯規劃一併思考。
不要隨便給自己挖洞
過去工作時間自由、生活朝九晚五,讓我開始有機會在工作之餘發展自己的斜槓,從當包租公、辦展到經營Coworking Space,只要有機會斜槓我一定把握。
但是隨著給自己挖的洞越來越多,一天24小時能用的時間越來越少,我發現自己開始無法兼顧每一份斜槓,與夥伴、合夥人之間多多少少也開始產生摩擦,最後在一連串的衝突後,我花了兩年的時間逐步放下了所有的斜槓,因為我意識到一次做好一件事的重要。
槓桿,需要有支點
從經營角度看來第二曲線,是基於原本事業的第一曲線,從中延伸開發創新。既然是延伸,自然與第一曲線有著一定的關聯。
從個人的角度出發,我認為除非是有計劃的轉換跑道,或生活步調上允許,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斜槓或兼職的事業,這個斜槓必定要與目前的主業能夠相輔相成。
在許多管理學的書籍中,建議企業投入10%到20%的產能發展第二曲線,因這樣既能維持企業的營運,又不失發展創新的能量,對個人而言我想也是一樣的。
建議想要斜槓的朋友在選擇自己的斜槓事業時,可以從與本業最相關的事情開始思考,用最少的時間有效率地去執行,並且不要一次開太多戰線,不然可是會有補不完的洞唷!